很难想象到,国外有一家企业不靠一头牛就可以拿走中国奶业的75%的利润。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这家企业仅靠一张纸就“走天下”。几乎全国制奶业企业都得看它的脸色生存下去。
对于这家外企,想必有很多人对此好奇,它就是瑞典的利乐集团。很多人或许不认识这个集团,但是大家应该都喝过蒙牛或者伊利品牌的牛奶吧!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这些品牌的盒子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带有TetraPak的英文标志。
这家公司就是凭借牛奶盒包装,几乎垄断了全球的乳业产品。利乐集团公司占取了全球90%的乳业市场份额。听到这个结果是不是感到很吃惊,我也不例外,接下来我们一起具体分析一下利乐集团是如何做到这件事情的。
一、利乐集团利乐集团,英文名TatraPakGroup,位于瑞典。该集团总部位于瑞典,在全球拥有11个大区。其中大中华总部设立在我国上海,该公司在中国主要经营液态食品无菌包装材料、灌装机销售;零配件供应等其他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利乐集团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液态食品包装系统供应商之一,在中国利乐集团更是牛奶行业最大隐形的行家。这就要从利乐集团刚进入中国市场讲起了。
在年的场展会上,利乐正式地登上了中国市场,到年利乐集团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在到年,利乐在中国的总部迁移上海。我们知道利乐公司主打产品就是液态食品包装。在当时我国的牛奶产业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中国的奶牛养殖规模也仅次于印度与巴西,两项均居世界第三。
在早期我国奶制品市场上并未找到合适的包装,所以一直以玻璃瓶为主。由于当时的新鲜牛奶采用的是低温灭菌技术,导致生产的牛奶保质期只有几天。而且用玻璃瓶包装的牛奶既不方便运输也不方便储存。所以当时的牛奶局限性很大,几乎只能在公司周边区域进行售卖。
这就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所以说乳制品如果想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进行长期保存只能从乳制品的包装上下手。但是对于当时的生产技术和材料而言想要研发出新的包装,那将会是一笔天价。
刚好碰上了利乐集团带着利乐包装进入了中国,这对于中国当时的奶制品产业是一种福音。利乐公司也凭借着能够实现在常温下长期保存奶制品的利乐包装在中国奶制品界一炮而红。这也奠定了与中国的乳制品企业的日后羁绊。
二、奶业市场迎来变革利乐集团与中国乳制品企业日后的羁绊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显露。只要你在逛超市或者喝牛奶的时候,稍微注意一下盒子包装,你不难发现市场上可见的牛奶盒大多都有“TetraPak”这个标志。这个标志便是利乐集团的英文名。
关于利乐集团给中国奶业带来的变革还要从早年间说起。在当时,中国的乳制品企业,用来装牛奶的瓶子几乎都是袋装或者玻璃瓶装。所以牛奶保质期时间较短,运输也不方便,后来利乐集团进军中国市场,给乳制品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但是国内的乳制品企业条件有限,资金短缺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改良生产线。在这时利乐集团出现了,它带来了“利乐包装”解决了中国乳制品企业的牛奶盒包装难题。当然,利乐集团也不是白送包装,毕竟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所以利乐与中国那些用他们包装的奶制品企业签下协议。内容主要是:利乐免费把生产利乐包装盒的材料以及工具送给这些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只能用利乐的包装。
随着时间的发展,国内使用利乐包装的奶制品企业越来越多。换句话来说,利乐公司几乎垄断了中国乳业包装。随着近几年中国乳制品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利乐公司的盈利也越来越大。
倘若这样的情况持续发展,那中国乳制品产业的大部分利润可能都是流向利乐集团。说得通俗易懂点,就是帮利乐集团打工,所以中国乳制品产业对此不可能是放任不管,但是眼下也找不到可以完全替代利乐牛奶盒包装的材料。
所以眼下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创新,勇于实践,从而研究出来一种可以代替利乐牛奶盒包装的产品。虽然这个念头在现在来说还不太可能实现,但是在未来我们是有信心摆脱利乐集团的垄断,让中国乳业的利润回归市场。
三、利乐在这个市场的盈利众所周知,利乐集团因乳制品包装出名也因乳制品包装赚钱。在中国奶业更是占据了75%的利润,那利乐集团凭借利乐包装到底赚了多少钱呢?
据调查,在年利乐集团就生产了差不多多亿件包装,在中国的销售额高达亿,净利润高达27亿元。这仅仅是在中国中国分区,还有其他地方的分区。倘若把这些都加起来恐怕净利润就已经过百亿了吧!
由此可见,利乐单凭一个包装就赚取如此暴利。这样的趋势也让国内很多乳制品公司意识到包装赚取的利润太多了,当时想立马打断利乐的垄断专利却不是想象想那么简单。所以我国目前的乳制品市场还是没有办法去替换掉利乐的包装材料。
毕竟利乐的包装储存技术还是十分先进的,一时之间中国还是不能研究出比它厉害的包装。但是在未来,我国科技会更加发达,到时候一个小小的牛奶盒是限制不住我国的发展的。结语希望在未来,我国的奶制品行业可以通过努力创新、独立自主去打破这个小小牛奶盒的控制。把笼罩在乳制品企业头上的笼子拿走,让中国乳制品产业可以更加安心地自由的发展,不受别人摆布。
最后大家对于不养一头牛,却拿走中国奶业75%的利润,它究竟是什么来头有什么看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