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金食饮行业专题乳制品多重因素共振,

基本结论通过复盘09-20年的历史,我们总结乳企的净利率走势与行业需求景气度、奶价周期、竞争局势、产品结构升级都有关系。具体来说,奶价周期可以影响毛利率和费用率,产品结构主要影响毛利率走势,竞争局势主要影响费用率,而行业景气度的影响面比较广泛,可以间接影响产品结构升级的效果,也可能影响原奶的供需进而影响奶价走势。具体来看:1)年-年:伊利的净利率稳步提升、蒙牛止步不前。伊利的净利率稳步提升得益于1)稳定的经营环境;2)行业仍处于快速扩张期,市占份额提升、产品结构升级都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盈利空间;3)通过提价控费度过奶价上行周期,奶价下落后充分享受了提价的红利。而蒙牛的净利率提升幅度慢于伊利,1)蒙牛的并购项目雅士利和现代牧业对公司业绩有明显拖累,两者在13-16年间的业绩持续下滑;2)蒙牛的毛利率低于伊利、销售费用率略高于伊利,毛利率主要与产品结构有关,伊利的产品结构中,毛利率更高的冷饮、奶粉业务占比更高。2)年-年:伊利净利率开始下滑,蒙牛净利率小幅提升。在17-20年间,行业在总量上的需求有所放缓。乳企毛利率的走势主要与自身产品结构优化有关,蒙牛在此期间处于结构优化的红利期,而伊利的结构优化不太明显。在此期间两强的费用投放力度都有所提升。综合来看,伊利因为毛利率并未明显提升,加之费用投放增加,拉低整体净利率;蒙牛虽然费用端也有一定压力,但是毛利端的优化仍带动整体净利率有小幅提升。为什么我们认为伊利、蒙牛的净利率将逐步进入上行期?因为以上几个影响因素在当下或者未来几年都是利好净利率提升的。1)行业层面:疫情后液奶景气度提升,高端产品充分受益,有利于结构升级。伊利、蒙牛高端白奶金典和特仑苏在20-21年间基本保持20%及以上的增速。此外两强都开始重视高增细分领域,比如低温奶、奶粉、奶酪等。2)竞争层面:两强均提出利润诉求。年以前,两强收入导向明显,均提出年实现千亿营收的目标。而自年开始明确提出利润率提升的指引,在此背景下,预计费用投放会更加理性,尤其在线下零售端,预计不会再出现类似18年的价格战。3)奶价层面:大趋势是逐步下行,龙头已成功提价,后续可以享受提价红利。提价和控费都已经兑现,从奶价周期来看,考虑到奶牛的养殖周期在2年左右,预计供需的不平衡的状况在年开始会有所趋缓,但短期内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奶价仍有压力,后续走势有待观察,到年左右乳企有望享受奶价回落后的提价红利。投资建议:21年以来伊利、蒙牛均取得亮眼成绩,而且奶酪、奶粉、鲜奶等板块也持续发力。利润端反映出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费用控制、持续的产品结构升级和原奶价格逐步回落都能带来利润空间,提升净利率的逻辑持续兑现。我们预计伊利21-23年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24%/22%/17%,22年对应PE为22倍;预计蒙牛22-24年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26%/23%/17%,22年对应PE为22倍,两者都具备较强安全边际,重点推荐。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食品安全/疫情反复/原奶价格持续上涨回顾历史:解析两强净利率走势年-年:伊利的净利率稳步提升、蒙牛止步不前

年乳制品行业出现重大安全事件,头部乳企当年的利润增速都出现下滑,从年之后开始逐步恢复。在-年之间,伊利的净利率稳步从2.7%提升至9.4%,而这期间蒙牛的净利率提升并不明显。

从行业层面来看:1)竞争层面:蒙牛在年受到的负面冲击更大,年中粮入主蒙牛,成为第一大股东,此后一段时间内蒙牛管理层几经迭代,组织架构也相应发生变化。相比之下,伊利在管理层面更加稳定,恢复得更快,在年超越蒙牛并不断拉开与蒙牛的差距。2)需求层面:安全事件后行业开始复苏,09-16年我国乳制品产量的复合增速为6%,仍处于良好的扩容期。伊利市占率持续提升,从12年的25%提升至16年的31%。

从公司自身层面来看:1)毛利端:经历08年的危机,伊利相比蒙牛恢复的更快,09年原奶价格处于低位,导致公司毛利率大幅提升。10年左右奶价开始温和上涨,伊利毛利率承压;蒙牛因为与现代牧业开展合作,受影响程度略小于伊利。14年下半年奶价开始逐步回落,伊利和蒙牛的毛利率都开始修复,前期提价的红利逐步释放。2)费用端:原奶价格上行期,伊利的销售费用投放明显下降,而蒙牛的费用投放并未明显下降。12年伊利管理费率提升主要是提高员工薪资、处理产品报废和机器维修,同时固定资产大幅增加也导致折旧率提升(伊利自11年开始资本支出显著提升,于12年开启全球织网计划,并于12年底完成70亿定增计划)。13-15年蒙牛的管理费用率也在逐年小幅提升,主要与推进事业部改革、薪资提升、发放限制性股份、并购项目等有关;16年管理费率大幅提升,主要奶粉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而产生的费用。

总结来说,09-16年期间,伊利的净利率稳步提升得益于1)稳定的经营环境;2)行业仍处于快速扩张期,市占份额提升、产品结构升级都为公司带来良好的盈利空间;3)通过提价控费度过奶价上行周期,奶价下落后充分享受了提价的红利。

而蒙牛的净利率提升幅度慢于伊利,一方面蒙牛的并购项目雅士利和现代牧业对公司业绩有明显拖累;公司于年成为现代牧业第一大股东,年6月收购雅士利,而两者在13-16年间的业绩持续下滑。但剔除雅士利、现代乳业以及16年处理原奶库存和计提雅士利商誉减值影响,公司净利率仍低于伊利。另一方面蒙牛的毛利率也低于伊利、销售费用率略高于伊利,毛利率主要与产品结构有关,伊利的产品结构中,毛利率更高的冷饮、奶粉业务占比更高。

年-年:伊利净利率开始下滑,蒙牛净利率小幅提升

从行业层面来看:1)竞争层面:年底蒙牛管理层换届,新总裁卢敏放上任后逐步理顺内部管理,年开始重新对伊利发起追击。而伊利的目标是拉开与蒙牛的差距,期间两强在终端的价格战较为激烈。2)行业层面: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液态奶产量在17-18年一度进入负增长,伊利通过收割小品牌份额依旧保持市占率持续提升,但18年以后市占率提升速度明显放缓,18-20年期间仅提升了1.6pct。

从公司自身层面来看:1)毛利端:伊利在17-20年期间,毛利率没有得到明显提升,一方面有成本的影响,17年包材成本有所上涨,19年奶价开始温和上涨。相比之下蒙牛的毛利率在此阶段持续提升,我们认为在此阶段伊利产品结构升级的效益相比之前有所减弱,通过拆分可以发现,17-20年结构升级带来的影响明显有所减小;价格带动的增长也并不显著。而蒙牛仍处于结构优化的红利期,17-20年特仑苏、常温酸等高毛利产品保持良好增势,部分年份增速在20%以上。2)费用端:17年蒙牛事业部改革逐步调整完毕,17年下半年开始加大费用投放,在此背景下伊利于18年发起反攻,销售费用率显著提升。此外蒙牛在18-20年期间管理费用也有小幅优化,18年伊利管理费用率有明显下滑,主要系减少职工薪酬有明显减少。

总结来说,在17-20年间,行业在总量上的需求有所放缓。乳企毛利率的走势主要与自身产品结构优化有关,蒙牛在此期间处于结构优化的红利期,而伊利的结构优化不太明显。在此期间两强的费用投放力度都有所提升。综合来看,伊利因为毛利率并未明显提升,加之费用投放增加,拉低整体净利率;蒙牛虽然费用端也有一定压力,但是毛利端的优化以及雅士利(与蒙牛合并报表)、现代牧业(未并表,体现在投资收益)盈利水平的改善仍带动整体净利率有小幅提升。

为何当下两强的净利率可能出现向上拐点?

总结上一节的复盘,可以发现乳企的净利率走势与以下几个因素都有关:1)行业需求景气度,2)奶价周期,3)竞争局势,4产品结构升级。具体来说,奶价周期可以影响毛利率和费用率,产品结构主要影响毛利率走势,竞争局势主要影响费用率,而行业景气度的影响面比较广泛,可以间接影响产品结构升级的效果,也可能影响原奶的供需进而影响奶价走势。

为什么我们认为伊利、蒙牛的净利率将逐步进入上行期?因为以上几个影响因素在当下或者未来几年都是利好净利率提升的。

行业层面:疫情后液奶景气度提升,高端产品充分受益

疫情后消费者健康意识明显提升,终端景气度较高,良好的消费环境有利于乳企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伊利、蒙牛高端白奶金典和特仑苏在20-21年间基本保持20%及以上的增速,消费升级驱动下,更加高端的有机系列和鲜奶也实现快速放量。

从财务数据中也充分体现了结构升级的效果,奶价自19年以来开始温和上涨,21年达到高点,同比涨幅在10%以上,原奶在营业成本中占比40%左右,粗略测算对毛利率的影响在4-5个pct,但在此期间伊利、蒙牛的毛利率并未大幅下降,主要是结构优化的成果。

此外两强都开始重视高增细分领域,比如低温奶、奶粉、奶酪等。低温鲜奶由于基数较低,且符合消费升级的趋势,-年CAGR达到9.2%,显著快于常温白奶。奶酪是近年乳制品市场中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近十年爆发式增长8倍,年其零售端市场规模达到亿元,同比增长34%。婴配粉方面,虽然出生人口在下滑,但行业整体规模仍保持高位数增长,当前外资品牌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当前疫情影响海外进口,国家出台新国标提升行业门槛,都有利于内资头部品牌进一步提升市占率。

一方面,奶粉、奶酪本身的毛利水平远高于常温液奶,占比提升可有效优化整体毛利率,而且在产品快速放量期容易实现高费效比。另一方面,两者在这些领域的发力存在错位竞争的趋势,根据自身优势的不错,南方奶源布局更多的蒙牛更加重视巴氏奶,此外通过入股妙可蓝多整合奶酪板块;伊利本身在奶粉领域有着深厚积淀,成人粉领域已经是行业第一,因此更加重视奶粉领域的布局,近期已经完成对澳优的收购,两者联合有望实现优势互补。

竞争层面:两强均提出利润诉求

伊利、蒙牛在竞争层面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年以前,两强收入导向明显,均提出年实现千亿营收的目标。而千亿目标之后(伊利已达成;蒙牛未达成,与剥离君乐宝业务有关),两强自年开始明确提出利润率提升的指引,利润诉求变强。在此背景下,预计费用投放会更加理性,尤其在线下零售端,预计不会再出现类似18年的线下价格战。

奶价层面:大趋势是逐步下行,龙头已成功提价,后续可以享受提价红利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奶价上涨期,乳企大概率打出减促控费+提价的组合拳,结果是短期竞争趋缓,而奶价回调后开始享受提价带来的毛利率提升。上一轮原奶价格上涨周期在年年上半年,以伊利为例,销售费率明显下降。叠加提价效应,伊利的毛销差由年的9.81%跃升至年的14.03%。

新一轮奶价上涨周期:-年全国生鲜乳市场价格总体呈现出波动上行的趋势,在年年底达到高点后回落。年下半年重回上涨通道,年更加迅猛。从供需关系来看:供给端,我国奶牛数量自年起持续下行,在年达到最低点,数量不到年峰值水平的四分之三;而且奶牛养殖的主要精饲料价格都出现上涨。需求端,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健康意识、蛋白意识大幅提振,液态奶的需求有所上升。供需关系的不平衡导致生鲜乳价格出现上涨。

提价和控费都已经兑现,奶价回落后有望销售提价红利。两强20年底针对小白奶均有5%左右的提价幅度。从奶价周期来看,考虑到奶牛的养殖周期在2年左右,预计供需的不平衡的状况在年开始会有所趋缓,但短期内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奶价仍有压力,后续走势有待观察,到年左右乳企有望享受奶价回落后的提价红利。而且目前头部乳企对上游奶源的掌控力大大提升,相比小乳企更加具备抗风险能力。根据渠道调研反馈,伊利、蒙牛年在渠道上的费用投放相比19年都有明显减少,两者的财报数据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投资建议

营收端:21年以来伊利、蒙牛均取得亮眼成绩,而且奶酪、奶粉、鲜奶等板块也持续发力。

伊利:21Q1-3金典保持20%以上的增长,金典有机增速超过50%;婴配粉业务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金领冠珍护增速超40%,奶酪零售端同比增长%。蒙牛:21年常温液奶整体同增近16%,特仑苏同增近33%,纯奶同增超33%;鲜奶同增近85%,每日鲜语同增80%;低温业务同增近3%(行业整体下滑7.6%);冰激凌同增61%;奶酪业务同增41%;奶粉业务中雅士利同增21.5%,其中成人粉同增超76%。

两强在22Q1依旧维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根据伊利公布的1-2月份经营数据,其1月份常温白奶同比增长12.6%,金典增长15.1%。1-2月金领冠同比增长30%以上,奶酪同比实现翻倍增长。根据渠道调研,预计伊利、蒙牛22Q1营收增速都保持在双位数以上。

利润端:反映出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净利率的逻辑持续兑现。21年原奶价格涨势迅猛,在此背景下伊利21Q1-3、蒙牛21年毛销差分别同比+1.2/0.8pctpct,主要源于结构持续优化(21H1伊利收入增长中价格及结构贡献8%,21年蒙牛收入增长中价格及结构贡献4%)、减促控费,以及通过提价缓解了部分成本压力。

21年以来两强在保障收入的前提下均提出提升利润率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不会再发生大规模价格战,而且历史也证明恶性价格战对双方并无好处。除了费用控制,持续的产品结构升级和原奶价格逐步回落都能带来利润空间,有望实现伊利/蒙牛每年提升0.5pct净利率/经营利润率的目标。

从估值来看,我们预计伊利21-23年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24%/22%/17%,22年对应PE为22倍;预计蒙牛22-24年归母净利增速分别为26%/23%/17%,22年对应PE为22倍,两者都具备较强安全边际,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若行业内有企业开启价格战,将会影响企业自身和其他企业的费用投放。

食品安全的风险。食品行业安全是首要标准,若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公司口碑与销售。

疫情反复出现的风险。若疫情出现反复,线下流通渠道可能受限,对企业业绩影响较大

奶价持续上涨的风险。当前由于地缘冲突,饲料价格走势具备不确定性,中短期对原奶价格仍有干扰。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