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市出现倒牛奶效应,房价死扛不降

相信大家无论是读书时候学习历史政治还是其他途径,都或多或少听说过“倒牛奶”这一经济现象。这个现象指的就是每当欧美那边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一些牛奶龙头企业资本家都会倒掉库存的牛奶。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美国的奶农们大多都是都是有利可图的,一般情况下不会选择倒掉牛奶。历史上美国一共发生过三次“倒牛奶”事件:第一次发生在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第二次发生在年美国次贷危机;第三次是今年的全球大疫引发的美国经济动荡。而每次“倒牛奶”都倒掉了数千万甚至上亿加仑的牛奶,如此多的资源都被白白浪费了。这时候相信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虽然经济形势不好,百姓手上没多少钱,但是奶农们完全可以降价出售,能卖多少是多少,也可以回一些本,为什么不选择降价出售,反而选择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方式呢?主要有三个原因:01牛奶生产量过大,不倒掉不行一般普通的奶牛每天需要产三次奶,不然奶牛就会生病,而奶牛的产奶量与经济形势无关,因此牛奶的供应量还是那么多。但是在经济形势好的背景下,购买牛奶的人数量大大减少,这样就造成了市场供远大于求的情况,而牛奶如果放置一段时间也会变质,因此多余的也会倒掉。02牛奶从生产到销售,需要经历一系列流程在现代牛奶产业中,一杯顾客饮用的牛奶大致要经历从挤奶、消毒、加工、存储、配送等环节,而各个环节都会有所消耗,此外还存在很多固定成本,如奶牛每日都要消耗的饲料,还有设备和人工的成本。因此一系列流程下来,也增加了许多成本。因此如果将牛奶降价出售的话,由于不知道市场具体供应量,因此还不如选择倒掉。03降价不利于市场稳定,以后难以将价格提起来如果贸然降价的话,对于购买者来说,也明白了就算是价格降价这么多销售方还是有利可图,因此未来等待经济回暖后,销售方价格再提上去的话可能消费者就不买单了,不利于销售方日后赚取更多的利润,因此他们宁愿选择将牛奶倒掉也不肯降价出售。而国内楼市目前的情况,就与“倒牛奶”效应有些相似。对于开发商而言,今年是特别难熬的一年。首先是上半年的大疫,多地的楼市直接按下了“暂停键”,长达4个月的惨淡销售与施工进度的停滞,对于房企这种资金密集型企业来说冲击是巨大的,不少房企也因此破产倒闭,还有很多房企处于资金链松动的状态。其次,在“限高令”的要求下,开发商新建高层的高度不能超过米,这也意味着在有限的土地上不能进行更多的开发利用,开发商的利润也缩水了不少。最后就是二手房市场的压力,如今二手房市场挂牌量不断上升,但是成交量却没有什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未来二手房价格可能会降低,那么也会吸引更多的购房者,对于新房市场来说需求进一步减少。因此对于开发商而言可以说是形势比较严峻了,未来可能会出现房子卖不出去的问题,一些资金链出现问题的房企更是岌岌可危,但大部分地方市场表现情况来看,开发商也并没有选择降价抛售,宁愿亏本也不肯降价,这点与“倒牛奶”效应比较类似。那么未来是否会和国外奶牛市场发展情况一样,等待风波过去后,再以高价出售呢?笔者认为不太可能,主要有三点原因:第一,房子与牛奶不同,是非短期消耗品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牛奶可以经常买,但是房子只会买一次。牛奶价格适当提高一些,也有很多人会为此买单,但如果房价继续提高的话,那么购房者们就更加买不起了,因而会选择二手房或者其他的非商品房。并且房子的需求也不如牛奶需求那么大,房子卖出去一套相当于卖出去70年的产权,而牛奶是天天喝的。第二,房子无法像牛奶一样“倒掉”国外资本家们可以选择将牛奶倒掉,但是房企开发商们却不能选择将建好的房子直接拆掉,这点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但与此同时开发商也不能选择不建,“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属于其特点,因此房企是需要很快的资金流动的,不建房子就没有办法实现资金流动。第三,监管部门的“三条红线”前不久,央行与银保监会对于房企设立了“三条红线”的门槛,规范房企资金流动,避免不良资金流入房地产。其具体内容是:1、剔除预收款后负债率不得高于70%;2、净负债率小于%;3、资金短债比大于1。而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的家上市房企数据来看,房企踩线的占比为86%。因此,大多数房企的负债情况都是有问题的,那么为了降低负债情况,房企只能选择多卖出一些房子来实现变现,而在如今严峻的形势之下,房企只能选择降价抛售来抵御负债,别无他法。简单总结一下,房企想模仿“倒牛奶效应”已然是不可能了,如今只有降价抛售才是最佳选择,而在今年的“金九银十”期间,也已经有很多房企做出了让利活动。事实上,房企进行适当的降价也绝对不会导致自己亏本。融创董事会主席孙宏斌曾说过,如果房价下跌超过30%,那我们(这里指的同行)就都死了。而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说过:对于我国许多许多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房价下跌的底线为20%,一旦超过这个比例,许多房地产企业就会消失。

单选

你认为未来房价会下跌吗?

会不会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7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