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乳制品行业新排名伊利1232亿元,蒙

年,宏观和微观环境都不容乐观。面对来自大环境的各种挑战,我们发现有的乳企逆势增长,有的乳企增势放缓,还有的乳企下滑严重。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年乳制品行业的整体情况,相关机构对伊利、蒙牛等28家乳制品上市企业的营收和利润进行了统计。

从营收和净利润数据表现来看,年营业收入同比年增长的有18家,占比统计的64.3%,超大半乳企年营收保持增长。年,7家乳制品企业的净利润较年有所增长,占比统计的25%,只有少部分乳企经营盈利。整体来看,年有11家乳企虽然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滑,有10家乳企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业绩承压。

从营收规模来看,年,营收过千亿的乳制品公司只有一家,那就是伊利股份,营收达到亿,并继续呈稳健增长趋势。资料显示,伊利集团成立于年,总部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全球乳业中也是排名前列的,其产品涵盖了液态奶、乳制品、冰淇淋等多个品类。伊利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也是非常高的。

在年一季度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伊利仍实现营业总收入亿,增长近8%,净利润36亿,增长2.7%,净利润率已超过10%。更可贵的是,销售费用在Q1已经几乎没增长(57亿,去年Q1是56亿),符合管理层的指引。

总之,在疫情放开的弱复苏,叠加去年的高基数,市场糟糕的预期下,伊利和一季度都交出了一份略超预期的答卷。展望23年,公司计划实现总收入亿元,利润总额亿元,分别同比增长近10%和18%。这份预测值得大家的期待。

蒙牛的营收仅次于伊利,年营收亿元,增长5%。经营利润为54.2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常温纯牛奶、高端品牌增长强劲,鲜奶、冰淇淋业务跑赢行业大盘,低温、奶酪业绩居细分市场首位。

年,蒙牛的MSCIESG评级还跃升至“A”,获中国食品行业最高评级,并在国资委ESG先锋50指数覆盖的家央企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年蒙牛品牌价值同比增长15%,增速位居中国乳业第一,成为中国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之一。在荷兰合作银行公布的“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中,蒙牛位列第七。作为乳业龙头,蒙牛在“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上开展技术攻关,以保障国人“奶瓶子”安全。

排在第三位的是光明乳业,其前身是成立于年的上海可的牛奶公司,距今已有年历史。旗下拥有光明冷饮、致优、优倍、畅优、健能Jcan、莫斯利安、优加等品牌,涵盖新鲜牛奶、常温酸奶、乳酸菌饮品、冰淇淋等多个品类。

年成为第一家上市的乳企,光明乳业的营收曾超过伊利和蒙牛之和。但后来在行业大爆发的时代,光明逐渐“掉队”,且差距越来越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去年公司液态奶、其他乳制品收入同比下降,交出了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成绩单。

财报显示,年,光明乳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5亿元,同比下降3.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61亿元,同比下降39.11%。作为国内低温奶龙头,如何在“前后夹击”下突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结语:

去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为43公斤,比年增长了48.3%,但仍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不过市场预计今年全国奶类消费量将达到万吨,同比增长3.9%,到年有望达万-万吨。这表明未来奶类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那么行业格局又会发生什么新变化呢?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