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利上半年净利增4成,管理层详解乳业新竞

海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1021/9587695.html

随着伊利股份(.SH)和光明乳业(.SH)分别公布了半年业绩,乳业上市公司的半年成绩单悉数出炉。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乳业股整体上半年业绩延续了去年年底的高增长态势,增长主要来自行业增长和产品结构升级的双重推动。在今日举行的分析师会上,伊利管理层谈到当下市场竞争变化和新赛道如低温鲜奶等品类的前景,认为国内乳企价格战时代已经过去,逐步转向消费者为核心的竞争,未来增长则来自产品创新和结构性升级。

乳业股半年业绩维持高增长

公告显示,伊利股份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约18.9%,实现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41.6%,这一增速也是近十年的新高。从分业务上看,伊利液体乳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约19.7%;奶粉及奶制品和冷饮业务分别收入76.3亿元和55.4亿元,同比增长14.9%和13.8%。

伊利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赵琳在会上表示,上半年业绩的高增长一方面与年初受疫情影响基数较低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与疫情下国内乳制品消费需求增长和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增长有关。

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伊利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5.5%和下降1.2%,对比来看,伊利今年上半年业绩增幅依然可观,其中第二季度伊利实现收入.4亿元,在去年同期报复性消费的高基数上依然增长了8.4%。

“乳业双雄”的另一家——蒙牛乳业(.HK)上半年业绩也迎来了高速增长,实现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22.3%,净利润29.5亿元。具体业务上,蒙牛液态奶业务收入.5亿元,增长21.1%;冰淇淋业务在4月份收购东南亚品牌艾雪并表后,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34.8%;奶粉业务收入增长11.6%至25.5亿元。

其他乳业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也类似。

上半年,光明乳业实现收入.6亿元,同比增长17.4%,主业液态奶收入82.8亿元,同比增长24.7%,上海和外地市场收入分别增长24.3%和22.8%。

泛全国化区域乳企新乳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同比增长68.9%;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90.6%,去除寰美乳业并表部分,新乳业上半年收入依然有3成左右的增幅。

此前业绩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三元股份也实现了反转,上半年实现营收40亿元,同比增长17.6%;净利润1.25亿元,整体接近于年同期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1-6月,全国液态奶产量约1.5万吨,同比增长17.7%(可比口径),同期全国乳品加工业销售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14.4%。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整体来看,上半年国内乳业消费整体平稳,上市乳企的业绩大增,除了去年基数低的因素,也与疫情下市场继续向头部乳企集中有关。

乳业增长逻辑发生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乳企的业绩增长并不容易,今年上半年国内原奶价格维持高位运行,此外市场还受到国内疫情零星暴发和暴雨、水灾等影响。

数据显示,在原奶供需缺口和饲料成本等因素的推动下,国内原奶价格在年上半年继续上涨,本轮社会平均奶价已超过4.3元/公斤,已超过上一轮奶业周期高峰时的奶价高点。

根据多家乳企的反馈,上半年国内原奶价格实际上涨了约15%,对毛利率的静态影响在3个百分点左右,但从实际业绩看,两大乳企上半年的毛利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对此,赵琳表示,主要原因是增长来自产品结构的优化,同时更为理性的市场竞争也化解了一部分高奶价带来的成本上升。

而这是国内乳业增长的一个新趋势,价格促销拉动和渠道扩张的作用在减弱,而结构性提升的影响则愈发明显。

在业绩说明会上,蒙牛总裁卢敏放表示,上半年蒙牛的业绩增长中,销量的增长贡献了16%,而产品结构提升则贡献了6%,高端产品特仑苏和冠益乳等增长明显。国内乳业市场竞争正在从粗放走向精益化,未来一定不是低价策略或者价格促销的策略去竞争,提升则来自于品牌、创新、数字化、运营能力上的改善。

从今年上半年的财报看,伊利的增长也主要来自于中高端产品的结构升级带动,其中金典、安慕希等中高端重点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7%,创新产品的收入占比也进一步提高,占到总收入的15.6%。

在伊利董事会秘书邱向敏看来,疫情下出于对营养、健康和免疫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