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可以吃奶制品。
佛教戒律中,仅戒荤腥。其中,按照严格意义上讲,荤指有异味的蔬菜,腥指肉类,有时甚至指蛋类。
但对于是否可食用奶制品,却没有专门规定。
并且,佛教饮食倡导中庸之道,并非完全禁绝荤腥。
仅就肉类而言,普通信徒可食用的,至少就包括三净肉。所谓三净肉,指的是并未看到、听到或怀疑是牲畜专门为自己宰杀的肉。
简言之,菜市场上所有并非专为某人宰杀的肉类都为“三净肉”,信徒都可食用。
肉档:三净肉佛教饮食中,有多种食品掺有乳制品佛教中,将食物称之为“药”。
其中,严格按照“过午不食”规矩所饮食的正餐,称为“时药”。在午后食用的餐食,则称为“非时药”。
非时药一般由粮食和水果等制成,其中最常见的有种,分别为酥油、蜜和石蜜。
其中,酥油即是乳制品,是从羊奶、牛奶中提炼出的脂肪。
石蜜在制作过程中也需掺入牛乳。虽然牛乳的作用为滤清杂质,但其制成品中不可能完全排除掉牛乳的存在。
可见,佛教饮食中并不完全排斥奶制品的存在。
酥油从古至今,佛教在饮食上的要求都保持着宽容现在一般认为,南朝梁时在南京建功寺志公和尚的建议下,梁武帝萧衍首倡汉传佛教戒荤腥的戒律。
但在南朝梁之后,历朝历代的和尚都容许一定程度破戒行为。
唐朝和尚,最喜欢饮酒。僧人每每赊钱买酒,酒钱还没还清,人就去世了。
唐朝和尚道世就规定,“若赊酒不还便死,取衣钵还。若无者取僧物还。”
意思是,僧人未还清赊账就身死的,先用自身财物偿还。不够的,就取寺院财物——僧物偿还。
酒宋朝和尚,则对吃肉百无禁忌。
根据宋人张舜民的著作《画墁录》记载,宋朝官方寺庙——相国寺有个烧猪院,专门为僧人们制作烧猪以供食用。其中掌厨的也是个僧人,法号惠明。
明清时期,都立道教为汉民之宗教。特别是清朝,立黄教为国教。黄教即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不忌荤腥。
故此纵观历史长河,佛教在饮食上都实际持较宽容态度,虽将其视为修行路上的必备素质,但也不是非此不可。
荤腥都可以不戒,更遑论奶制品?
这也就是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吧!
烧猪此外,现今诸如酥油和石蜜等的许多乳制品仍在佛教餐桌上,并未禁绝。
而且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释迦牟尼成道前受牧羊女接济的食品——正是牛乳。
释迦牟尼食牛乳后还能证道,可见食用乳制品于修行无碍。
所以说,佛教至今也未禁止食用乳制品,只是不鼓励信徒食用罢了。
再者,佛教是个宽容且慈悲为怀的宗教。让信徒严格地连乳制品也不能喝,这也太残忍了。
挤牛乳参考文献[1]孙英刚两个长安:唐代寺院的宗教信仰与日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