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创食饮策略会反馈国际乳业形势分析与

早期白癜风治好的方法 http://m.39.net/pf/bdfyy/zqbdf/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及配套指引,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不是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报告摘要

近日,年华创证券资本市场年会食品饮料分论坛邀请到乳业专家会场演讲,对国际乳业形势做出了精彩分析,并对国内乳业进口、奶价、品类结构及国际化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研判,本文是乳业专家分论坛交流要点反馈。

国际乳业形势分析:需求承压延续,国际奶价或于年二季度左右步入下行通道。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产出水平或仍将低于年,故预计明年乳品消费量及贸易量将下降。而疫情对生产影响较小,多数主产国原奶及乳制品产量持续增长。故展望来年,需求萎缩而供给稳增,预计国际原奶及乳制品价格于二季度左右步入下行通道。

进口预判:长期进口增长趋势难逆,来年产成品进口或放量。长期来看,国内乳制品供需缺口、人民币升值及国际化等因素使得进口不可避免。根据FAO估测,年中国奶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30%,且近年来液体乳、干乳制品等产成品进口亦维持增长态势。短期来看,低温乳制品用奶量提升,叠加国际奶价预计下行,那么常温奶供给不足势必会依靠进口来弥补。从结构上,预计原料奶进口相对平稳,乳制品产成品将显著增长。

国内奶价:原奶进入量价齐升阶段,国内外联动或致明年下半年奶价略有调整,但仍维持相对高位。国内奶价波动主要受进口奶粉替代性、国际化发展、乳制品结构,及牛奶产量成本等因素决定。疫情后消费者对健康免疫需求提升,对白奶及低温奶需求显著增长,而因以上品类用奶量较大,行业奶源逐步紧缺,5月以来奶价持续上行,原奶进入量价齐升阶段。展望来年,需求复苏支撑奶价持续上行,但考虑到国际奶价或于二季度左右步入下行通道,国内外联动效应下预计明年下半年奶价或小幅调整至3.6-3.8元,仍维持相对高位。

品类结构:低温奶占比将加速提升,未来3-5年有望达亿规模。传统的低温巴氏奶采用75℃-85℃的恒温杀菌,保质期在7天左右,因此低温巴氏奶的销售半径有限。而使用超巴氏杀菌技术,可以在保留与低温巴氏奶相似口感的基础上,将保质期延长到15天,并且对贮存条件要求也更低,这意味着超巴氏杀菌技术在减少了冷链系统的建设成本的同时,可以用更高的利润率解决一二线市场容量有限的问题,同时也能拓宽渠道,进入到三四线市场。故低温奶真正的高增长的阶段到来,以我国大型乳制品企业的动销能力、资源匹配能力,预计未来3-5年整体低温奶产业可以从现在的亿增长至亿的规模。

乳企国际化:从“资本导向”到“品牌导向”。一方面,中国市场较大,国内需求无法被有效满足,乳企走出去利于锁定世界优质的资源,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另一方面,随着资本日益雄厚,政策大力支持及国际声誉好转,企业从过去侧重投资加工和奶源基础的初级阶段,逐步转向侧重投资产品品牌、专利技术、企业并购的“资本导向”阶段,并逐步试水国际市场。展望未来,随着企业国际竞争实力的提升,年前后中国企业将逐步向“品牌导向”转型,加快品牌海外植入,侧重投资产品品牌、市场渠道等,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重点乳制品子行业展望:1)奶粉明年将迎来重要节点。在人口出生率下滑、市场需求承压背景下,7月以来奶粉行业竞争呈加剧态势,但实际上,预计行业竞争真正重点在明年。对飞鹤等龙头而言,未来将会进入更多的细分品类,一是旨在提升其总体市场份额,二是通过新品带动修复其在激烈竞争中受损的中高端产品价格。2)短期主打低温的乳企明年仍会有红利,长期全国化乳企依然占优。短期来看,疫情下对健康免疫需求提升带来低温奶行业性增长红利,但长期来看,随着未来3-5年低温奶提量时机成熟,伊利、蒙牛及君乐宝等全国化乳企规模效应会逐步显现,在竞争格局中依然占优。3)奶酪行业尚未至天花板,竞争格局更为关键。新国标下“再制奶酪”不仅局限于儿童,还包括成人,且成人奶酪体现为功能化奶酪。当前奶酪行业规模较小,短期来看没有明显天花板,竞争格局对企业经营更为关键。4)传统酸奶进入低速增长阶段。疫情背景下人们对健康免疫需求提升,偏休闲性质的传统酸奶品类整体表现不佳。其中,低温酸奶表现较差,常温酸奶及其他细分品类或有小幅增长。

风险提示:原奶价格大幅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等。

报告目录

正文部分

一、国际乳业形势分析:需求承压延续,国际奶价或步入下行通道

需求端,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延续,乳制品消费量及贸易量或将下滑。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虽然全球经济正在从今年上半年的衰退深渊中恢复,但影响远未结束。根据世界银行预测,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产出水平仍将低于年,其中,包括东南亚、印度、南美等在内的主要新兴经济体(除中国外)复苏弱于发达经济体。考虑到近年来乳品贸易的增量几乎全部来自于新兴经济体,预计明年乳品消费量将下降,进而推动国际乳品贸易量萎缩。

供给端,疫情对生产影响较小,大部分主产国原奶及乳制品产量持续增长。近年来国际生乳产量及乳制品供应量持续增长,且因疫情对生产影响较小,今年国际生乳量及乳制品产量延续前期增长态势。1-8月份,欧盟、美国、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牛奶产量分别累计增长1.8%、1.9%、0.9%及4.9%;同时,乳制品主产国产量亦延续增长态势,以欧盟为例,1-7月全脂奶粉累计同增4.7%,脱脂乳粉累计同增1.9%。

需求承压延续背景下,预计国际原奶及乳制品价格于年二季度左右步入下行通道。展望来年,需求萎缩而供给稳增长,若全球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预计年二季度左右全球乳制品和原奶价格将步入下行通道。从近期全球奶价来看,9月奶价环比、同比分别上涨2.9%、下降3.3%,或一定程度预示奶价下行态势。

二、中国乳业发展研判:进口增长趋势难逆,低温占比加速提升

(一)进口:长期进口增长趋势难逆,来年产成品进口或放量

长期来看,国内乳制品供需缺口、人民币升值及国际化等因素使得进口不可避免。从供给端来看,首先,高污染致使奶牛养殖在许多地区被限制;其次,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较低、规模养殖抗风险能力偏弱使得企业养殖意愿不强;最后,个体养殖户缺乏养殖条件,尽管存在国家政策支持,但小规模养殖经济效益依然较差。因此国内奶牛存栏量增长缓慢,且预计未来不会有太大增长,乳资源将更多地依赖进口。根据FAO估测,年中国乳制品进口折合原奶约万吨,奶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30%;而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液体乳、干乳制品等产成品进口亦持续增长。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双重作用一定程度降低了进口的成本,使得企业更倾向于进口国外奶制品。

短期来看,明年乳制品产成品进口将显著增长。现阶段,相当数量的乳制品企业都处于产品结构调整的关口,低温乳制品市场在超巴氏杀菌的带动下,体现出了巨大的成长潜力,乳企也会相应增加低温乳制品产量来抢占市场份额。低温乳制品用奶量提升,并且国际奶价预测下行,那么常温奶供给不足势必会依靠进口来弥补。此外,蒙牛、伊利之间的价格战已经拉锯良久,如果高端产品未来不通过更换包装等方式来进行价格修复,价格很难恢复上涨。这种情况下,乳企只能通过降低成本维持利润,结合预计明年国际奶价下行,进口成为了降低成本的优先选择;从结构上,预计原料奶进口相对平稳,乳制品产成品将显著增长。而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进博会上伊利展馆展出的是其金典新西兰版,或一定程度反映乳制品进口增加的趋势。

而国内乳业加快国际化布局,积极实现国内外资源自由调配,使得美国进口乳品不会对市场造成过大冲击。中国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协议承诺要兑现,乳制品门槛下降使得大量美国乳品进入国内市场。尽管美国进口乳品价格较低,会对市场产生一定扰动,但不会造成过大冲击,原因在于国内乳业加快国际化布局,解决了国内外资源的自由调配。虽然国内奶牛养殖高成本的现状短期无法改变,但近些年我国生乳的供求关系不是由总供求决定的,而是由中高端乳制品来决定的,通过国内外资源的自由调配可以保证国内中高端乳制品的供应,进而保证大众的需求。

(二)奶价:原奶进入量价齐升阶段,国内外联动或致明年下半年奶价于高位小幅调整

国内奶价波动主要受进口奶粉替代性、国际化发展、乳制品结构及牛奶产量成本等因素决定。首先,进口奶粉对国内原奶具备一定替代性,价格上来看,生鲜奶与恒天然全脂奶粉拍卖价存在较强联动关系。其次,国际化发展水平,即乳企的国内外乳资源配置能力,亦对国内供给起到一定调节作用,进而影响国内奶价。再次,“乳资源分工”的强弱通过影响进口乳制品结构影响实际进口水平。最后,牛奶产量及成本直接影响国内原奶供给及定价。

当前我国奶业回暖,原奶进入量价齐升阶段。一方面,-年,国内奶牛存栏连续五年持续下降,年,国内奶牛存栏万头,到年奶牛存栏低于万头,原奶供应趋紧,已至触底反弹阶段。另一方面,疫情后消费者对健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