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奶茶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相信没有一个人会提出质疑。根据媒体报道,只一家品牌奶茶连锁店的日销量就能达到万杯之多,所以全国奶茶的日销量可想而知。海量的市场需求,尤其是近些年来外卖行业的发展,也造就了奶茶行业的野蛮增长。各种奶茶店层次不齐的作业环境、原料质量,加工卫生规范等等问题,都成为大家对奶茶健康安全的诟病。这么大的市场销售量,按理说,国家必然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加以规范,然而事实是《奶茶》标准至今尚未出台。
利令智昏的事情,在奶茶行业也是屡见不鲜。”奶精、香精、甜蜜素的不规范添加”、”吃珍珠奶茶里面的珍珠相对于吃塑料”、”椰果奶茶的椰果多用双氧水漂白”、”水果奶茶超标添加日落黄、胭脂红等色素”“奶茶店从不喝自己制作的低劣奶茶”这些暴露出来的奶茶卫生安全,让消费者在购买奶茶时都会打一个问号。奶茶的潜在卫生安全我们可以从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三方面进行解读。
从生物危害方面讲,主要是指任何导致消费者健康问题的生物因素,这里面包括有害的细菌、病毒、真菌(霉菌、酵母)、寄生虫等。产生生物危害的地方主要在奶茶店的保温桶、冰槽、净水器、操作台面、门店地面、毛巾、制冰机、原物料储存等设备或环节方面。
化学危害则是因不小心而误用或污染食物、药物残留、人为的恶意添加,以非法谋利为目的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或者是故意非法添加或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对超限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危害主要可能来自对杀虫剂、灭鼠剂、洗涤剂、消毒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物理危害则是指食品中的异物、动植物的残骸,比如发丝、铁丝、石块、戒指、耳坠等等等,这些不仅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影响,而且尤其是对消费者的心理伤害会形成巨大阴影。物理危害主要可能来自奶茶店的员工操作等方面。
所以这些问题出现时,消费者需要取证,通过检测,拿到检测报告方能通过正常法律程序举报。遇到造谣、诽谤、诬陷的情况,奶茶生产者也需要根据检测报告来自证清白。但是,让两方尴尬的是面临法律空白、标准滞后性,双方都无法正当性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当然,我国在大概念上也有《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可供参考。奶茶属于饮料,我们还可以参考国家强制标准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进行检测。此外,国家推荐标准GB/T-《饮料通则》也对茶类饮料进行了规定。下面我们就这几个标准为大家介绍一下。
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规定的饮料检测项目主要有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强化剂等要求及检测依据。感官指标主要对色泽、滋味、气味、状态进行评定。理化指标主要检测铜、锌、铁总和、氰化物、脲酶试验等。微生物限量主要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等。其他检测指标主要给出了检测标准依据,比如污染物可参考GB。真菌毒素可参考GB。农残可参考GB。食品添加剂可参考GB。
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主要是对饮料生产的设施、设备、管理、原料及添加剂和相关产品、安全控制等要求进行了规定。GB/T-《饮料通则》则是对各类饮料的要求依据提供了标准依据。比如茶类饮料可参考GB/T-《茶饮料》进行检测。茶饮料最重要的理化指标主要检测茶多酚、咖啡因、果汁含量、蛋白质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卫生指标则可参考GB-《茶饮料卫生标准》。但是我们也知道奶茶不仅属于茶饮料,也会含部分乳制品。所以GB/T-《含乳饮料》也可以适用。二如果含有橙汁,则GB/T-《橙汁及橙汁饮料》也可以适用。含植物则参考GB/T-《植物饮料》也可以。所以综上所述,这又给检测方带来了困惑。
我们回到文章的观念,所谓“法无禁止即可为”。奶茶作为风靡大街小巷的饮品,甚至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奶茶文化。有些消费者都喊出“每天就靠奶茶续命”的声音,但是面对没有具体标准依据的窘境,无论是奶茶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亦或者是国家监督部门,都需要一部明确的《奶茶》标准来进行指导。“食安”则”民安”,标准滞后,监管空白,面对肆意生长的奶茶行业,我们不能只靠道德和价值观去进行约束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