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食品消费品创业投资环境正处在一个非常艰难、有挑战的时代,整个大环境受到了:a、疫情反复的影响;b、消费投资降温甚至遇冷的影响;c、消费升级因为各种宏观环境在放缓。
盘点篇:年中国食品消费品投融资概况
■年属于食品消费品投资较为活跃的一年,全年投资事件约起,投融资总金额约亿元。
■投资事件数量以早期种子轮至A轮为主,约占全年投资事件数量的75%;投资金额较高的轮次为A轮,金额约为亿元,占全年总投融资金额的21%。
■年度食品饮料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起,从赛道角度看,CR3占比近30%(融资数量排前三的赛道贡献了近30%的融资事件),CR6近50%。融资数量方面,功能性食品/营养保健品稳居第一,共有30起融资;第二到第六名依次是休闲零食,方便食品,低度酒,儿童食品,及调味品。
■前6个赛道占据总融资次数近半,但在规模上并不突出,金额只占总投资额的23%,除休闲零食赛道外,其他5个赛道平均融资额较小,阶段也主要集中在早期及成长期。
■从年各月融资事件数量和融资额来看,下半年8月开始市场热度逐渐降温,9月融资额大幅回升也是由于发生了一笔金额较大的并购事件(方源资本以约68亿元收购老牌宠物食品品牌ZiwiPeak),因此可以看到整个一级市场在下半年的节奏骤然放缓。
■从各月投资次数排序前五的品类来看,功能性食品及营养保健品、调味品、休闲零食、低度酒和宠物食品在全年各月发生的频率较高,尤其是功能性食品及营养保健品在4月、5月、7月、9月及12月均各出现5次相关融资事件,其中包括中式滋补、订阅定制化补剂产品,以及功能性糖果等多形态的产品。
■年的并购交易事件约17起,多以产业链构建为目的,拓展业务广度、渠道深度、供应链能力等。
分析篇:年-年中国食品消费品投融资对比分析
■自年,食品饮料行业融资热度持续上升,融资数量CAGR(复合年增长率)及融资总金额CAGR均在60%上下;若不考虑IPO及并购事件,单看一级市场早,中,后期融资,以上两项数据更高:融资数量CAGR达77%,融资金额CAGR更是高达%。这两组数据的对比从侧面体现了资本投入在过去三年逐渐前置,对创业公司的兴趣显著提升。
■进一步拆分到每半年数据,可以看到对于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年下半年都是一个分界点。年上下半年之间融资事件增幅近%,融资金额增幅超%,资本对于食品饮料赛道的投资迅速加注,该时期开始市场热度高涨。
■从IPO发生次数上看,食品原料及供应链,休闲零食,乳制品,调味品赛道是出现IPO的高频赛道,在过去三年每年均有至少一家公司进行了IPO。
■年是食品饮料行业IPO的巅峰之年,总融资金额达亿人民币,是年的2.6倍,年的2.3倍。如此高的融资额主要归功于该年发生的两次超大规模的IPO事件:农夫山泉IPO及金龙鱼IPO,贡献了超70%融资金额。
■乳制品和白酒赛道是过去三年并购发生的高频赛道,分别发生了9次和8次并购案,紧接着是休闲零食和肉制品,均发生5次并购案。
■过去三年季度性融资数据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即二三季度融资数量及金额明显高于一四季度;如果我们把年到年季度性数据依次拉开,可以看到从年一季度Q1开始融资次数逐步攀升,直到年Q4有所回落,融资总额也保持着相似的走势,Q4数据的回落反映了市场对于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热度在经历了近2年的疯狂后开始趋于理性。
■过去三年除并购及IPO外一级市场过亿融资事件总计约起,从数量上看,宠物食品赛道,白酒赛道,及方便食品赛道并列首位,均有10次过亿融资事件;休闲零食赛道紧居其后,发生了9次超亿元融资事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过亿融资事件数量迅速增长(由年的12起到年的63起),年度单笔最高融资额也差异巨大,年最高单笔融资额仅有约5亿人民币,年则高达数十亿人民币。
■从过去三年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所属各阶段的品类分布来看,可以发现在早期阶段(天使轮-Pre-A轮)起,融资金额约亿元。
■而成长期(A轮-C轮)起,融资金额约亿元。
■中后期(D轮及之后,不含并购及IPO)阶段共16起,融资金额约亿元。
■回看至年的投资事件,可以发现功能性食品及营养保健品、方便食品、休闲零食获得了较多轮次的出手,尤其是功能性食品及营养保健品在年出现了许多新品牌并且连续获得多轮融资。
■从投资金额来看,白酒品类获得约80亿元融资,其次是饮料、休闲零食、乳制品等,白酒品类的高融资额一方面是投资事件频繁,一方面也是由于白酒品类本身多为自有产线和供应链,规模较大,因此估值也相应更高。
创业篇:新周期即将到来,创始人们普遍开始调整预期、专注公司基本面
■如果以年左右作为这一轮食品消费品创投周期的开始,现在已经达到这个周期的尾声了,也许在经历年以及年之后,就会进入新一轮周期当中。
■下一轮周期当中,食品消费品创业投资生态会更加成熟,公司基本面以及投资标准要求会更高,市场准入门槛会提高(至少会有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与投资人会更加敬畏食品消费品行业),整个行业、创业公司、投资机构等需要更加高质量的发展。
■在创始人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数据,其中有两个问题的答案都集中在疫情上,一个问题是年哪些外部环境变化对公司经营产生了影响,其中疫情反复的平均分值最高为61.21%(满分为%),另一个问题是未来12个月对公司发展增长影响因素进行排序,疫情影响这个选项平均综合得分为6.38分(满分为10分),具体而言有49.06%的调研者将疫情影响排在了首位,19.23%的调研者将疫情影响排到了第二位。
■对于未来的信心上,多数创始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具体体现在对于消费投资热度上,有35.85%的创始人选择了在公司经营上变得更加稳重和保守、严格控制现金流支出,以及有16.98%的创始人选择了节奏已经减慢、更加注重公司基本面以及内功建设,还有16.98%的创始人选择了调整了公司融资上的预期、对于融资成功及到账做好更加长期的打算和准备,保守预期选项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
■还体现在对于年的增长目标上,50.94%的创始人选择了保守增长,49.06%的创始人选择了积极进取,保守增长的占比刚好超过了一半。在对公司未来12个月内营收增长的信心上,平均值为72.58%,满分值为%。信心从以上调研的分值与数据来看,并不能说是非常好的信心指数。
■新需求微创新引起细分品类崛起,以元气森林、简爱、江小白为代表的公司通过产品创新成为红海赛道的挑战者,替代蛋白、儿童食品、预制菜等细分赛道也涌现出大量的新兴品牌与创业公司。
■创投市场由热转冷,大浪淘沙拼真功夫。产品结构化创新能力在新时代下越发重要,供应链成为创业公司逐步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非常多创业公司在供应链上开始重资产投入。
■穿越投资与周期的创业、品牌与产品,食品创业应不止于也不只于投融资以及IPO上市。以产品和品牌为核心,并且以产品力为核心驱动力,带领公司穿越周期。
■13位不同阶段、不同细分品类的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创始人们的年度访谈。包括了:简爱、利和味道、光良酒业、王饱饱、每日黑巧、七年五季、空刻、加点滋味、好望水、周子未来、CellX、窝小芽、蓝色烟囱。
投资篇:回归行业价值、回归公司价值、回归产品价值、回归消费者价值
■如果说年开始的食品消费品创投热潮已经产生了一些泡沫,那现在泡沫已经破灭了,食品饮料行业应该回归它原本的价值当中,不论是创业还是投资,都应该着眼于这些价值去进行投入与投资。
■资本有两面性,他会成为创业、生态很好的支撑,但也会让创业、市场的欲望变得更大,从而导致生态的失衡、行业发展的失衡,投资的失衡。做好平衡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价值回归,这既需要投资人深度参与其中,也需要创业者、大公司、平台方、产业链上下游、媒体、消费者等深度参与其中。
■让行业回归到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上,这是一件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核心的事情。而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价值的是优秀的产品,创业者创始人们应该着眼于优秀产品的创造,而投资人们应该着眼投资于能创造优秀产品的人并且提供资金让优秀的产品得以壮大。
■谨慎、高确定性将是食品消费品投资的常态,阶段性的调整对于行业来说是好事情,也是必要的。
■我们看到调研投资人80.65%所在机构中有专门团队小组在看消费,投资阶段主要集中在早期与成长期,早期与成长期占比分别为77.42%、58.06%。
■从投资人调研情况来看,几乎所有接受调研的投资人都长期看好食品消费品行业,不过从短期及中期角度来看,均会有不同程度上的调整。
■例如我们有一个调研问题是年消费投资热度降低对于食品饮料行业及投资来说会产生什么影响(多选题),87.1%的投资人选择了“大部分不专注于消费的投资人或投资机构会离开,但留下来的人来说会有更好的投资环境”,同样也是87.1%的投资人选择了“创始人与投资人会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