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乳制品系列深度研究报告:《绿色智能制造白皮书:乳制品行业》。(报告出品方:施耐德电气)
精选报告来源:见鹿报告
报告共计:44页
市场变化带来的关键驱动力
近10年来,乳制品行业的终端消费市场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人口结构的调整到城镇化的推进,从消费水平的提升到安全健康价值观的觉醒,并伴随着平台与社交消费模式的兴起,新的消费形势无不给乳制品品牌制造商们带来一系列由外而内的挑战,这也是驱动制造商们进行绿色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驱动力所在。
满足安全合规
对乳制品品牌生产商而言,无疑需要全面、科学地遵从日益严格的法规要求,同时降低合规成本。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从原料配方到终端销售实现及时、准确、完整的产品全链追踪追溯,应对监管机构的要求,实现快速的缺陷批次召回能力,从而保持符合消费者要求的统一质量,维护品牌信誉。
推动产品研发的数字化创新
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消费者的品味日益多样化而且快速变化,同时对安全与健康更为注重,过去的新品上市速度已经无法满足Z世代消费者的好奇心。从产品设计到配方管理,从快速生产到包装创新,品牌生产商必须对组织架构和生产管理模式进行变革,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和智能生产方式,在加速创新研发效率、提升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包装的柔性化、实现快速的产线切换、模块化的生产流程设计、高度透明的数据通讯等各方面全力以赴。
效益难估使得乳制品企业保持谨慎,阻碍智能制造转型的实施
虽然智能制造的转型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速减负,但智能制造转型在时间、人力、资金上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投资。对于乳制品企业而言,希望智能制造的收益能够快速显现。但目前,在中大型乳制品企业的投入中,关于智能制造的效应评估还不够成熟。目前来看,由于模块联通所带来的效益并不是直接可以显现的,而节省的人力和能耗成本在短期内也无法与智能制造转型的投资相抵消,企业可能会认为智能制造转型的试点项目收益并不能达到预期。
标杆乳品企业
乳品行业具有跨越一、二、三产业的长产业链特征,任何一个环节的低效率都会对乳品企业的利润造成损失。企业要想实现提质增效,离不开各产业链之间的有机协作,将订单需求与物料供应、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市场营销之间有机整合。基于行业特点,标杆型的乳品企业至少应该具备如下特征:
消费引导需求:在调研中发现,乳品行业的新产品成功率偏低,仅在30%左右,源自于目前乳品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竞争对手的产品上,而忽略了消费者的最终需求。随着消费升级,消费习惯多元化需求的提升,能够真正通过消费端来引导研发和生产是未来标杆型乳品企业的特征。
稳定的奶源供应:稳定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充足,充足的奶源供应是乳品企业降低成本,扩充产能的重要一环;二是质量可靠,完善的奶牛等生物资产建档,全面覆盖的质量管控、追溯系统是确保原料奶质量可靠的关键
透明智能的物流:具备全程冷链信息系统追踪体系,全面掌握原料奶或乳制品在物流环节中所发生的空间、时间上的变化,企业能够快速发现在运输环节所出现的问题,以便能够及时的处理问题,从而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成本。
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能够实现从农场到工厂从工厂到零售商,从零售商到消费者的乳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做到有据可查,实现产品在整个价值链上的信息零漏洞。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报告共计:44页。受篇幅限制,仅列举部分内容。
精选报告来源:见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