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众营养与健康促进论坛上,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高级副总裁杨国超(右一)与专家共话国人饮奶不足问题。菲仕兰供图
中国人奶商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日均乳制品摄入量较推荐标准低60g;荷兰菲仕兰以多元健康教育开展科普
9月19日在公众营养与健康促进论坛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荷兰皇家菲仕兰联合发布“中国人奶商指数调查报告”。调查显示,中国人奶商指数勉强及格,公众日均牛奶摄入量与g的推荐量存在较大差距,而喝奶认识、喝奶知识的欠缺成为制约人们喝奶行为的主要因素。
与会专家认为,乳制品作为优质蛋白质和钙的主要来源,在中国人的膳食结构中必不可少,此次调查为提升中国人健康素养创造了重要契机。
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高级副总裁杨国超表示,此次调查报告的发布在于提升人均乳制品消费量的增长,进而促进国人营养素质的提高,“菲仕兰今后将继续加大开发和引入符合中国老百姓需求的乳制品,在乳品科普教育方面加大投入。”
国人奶商指数勉强合格
“奶商指数是指正确认识和食用乳制品的能力,是反映人们健康意识的重要指标。”据荷兰皇家菲仕兰方面介绍,为更准确地描述中国人喝奶现状,此次调查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奶商(MilkQuotient)概念,从喝奶意识、喝奶知识、喝奶行为三个维度衡量公众在奶商方面的表现水平和结构特征。
调查显示,年中国人奶商指数得分为60.6分,勉强合格,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喝奶意识得分82.5分,达到良好水平,但喝奶知识(53.4分)和喝奶行为(48.6分)得分明显不足,成为奶商指数发展软肋。
报告指出,构成奶商指数的三个维度总体呈现出“意识水平高,知识和行为水平低”的不平衡结构特征。通过多年科普教育,中国人已能正确认识食用乳制品的益处,但提升奶商指数的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乳制品相关知识,并能够坚持正确的摄入方式。
就群体而言,奶商指数与学历、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本科及以上公众的奶商指数得分最高,为64.8分,比高中及以下学历受访者高出8.5分。同样,高收入公众的奶商指数为66.9分,比低收入公众高出10分以上,且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公众的奶商指数得分均处于不及格水平。
在地域上,华东地区的奶商指数为63.6分,领跑全国,对乳制品的人群适应性、乳制品类别、每日摄入标准、产品选择等方面的认知程度普遍较高;得分最低的是华南(58.1分)和西南地区(57.7分),对喝奶知识掌握不充分,且喝奶习惯养成不足。
针对报告结果,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吴秋林表示,虽然中国老百姓意识到喝奶的健康性,但问题也很明显,一是公众不知道如何正确食用乳制品,二是还未形成生活习惯,“只有加强科普教育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与每日摄入标准差60g
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第一次提出了“g牛奶计划”,即我国居民每人每天饮奶量要达到g。本次调查显示,每日摄入量能达到g及以上的只有22.5%,这意味着有近八成受访者每日乳制品摄入量不达标。总体来看,公众平均每天摄入g乳制品,与g的最低标准间还有60g差距。
除摄入量不足,此次调查还发现,目前公众摄入的乳制品种类主要为牛奶和酸奶,经常被食用的比例分别为73.7%和53.5%;其他乳制品的摄入频率明显较低,经常食用奶粉、奶酪和炼乳的比例均不足20%。“这意味着,公众的乳制品摄入结构较为单一。”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