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是不是个没有机会的行业?
婴幼儿配方奶粉(以下或称为“婴配奶粉”、“婴幼儿配方乳粉”或“配方乳粉”)是指为了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在奶粉中加入各种营养成分,以达到接近母乳的效果。相比较普通奶粉,婴配奶粉的成分更接近母乳,将酪蛋白改变为乳清蛋白,并去除饱和脂肪酸,添加多种适合宝宝吸收的微量元素等。
1.1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斗折蛇行,未来可期
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规模化生产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婴配奶粉的研制逐步取得了成果,并在90年代开始推出市场。
-年:第一个黄金发展时期
年7月,我国国家经济委员会正式将乳制品作为主要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90年代,三鹿集团通过深度全国化运营实现了快速发展。国际品牌方面,80-90年代,国际品牌惠氏、多美滋、美赞臣、雅培等也通过成立办事处、合资、建厂等方式着手布局中国业务。当时外资奶粉的竞争力并不如国产奶粉,国产品牌市占率高达6成以上,当年的龙头企业三鹿曾蝉联17年中国奶粉销售额第一位。
-年:结构调整,内资外资份额更迭
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国产奶粉品牌遭受重创,当年龙头企业三鹿集团自检称吨产品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此后,国家质检总局检验出其他多个厂家奶粉同样存在三聚氰胺,一时间国产奶粉的口碑和信誉直线下滑。受污染的产品虽在当年得到控制,但国产奶粉在消费者口碑中已然受损。据调查,年仍有7成消费者不敢购买国产奶粉。
由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刚需性,进口奶粉品牌在国产奶粉遭遇危机时迅速填补国产奶粉重创后的市场空白。国内消费者通过各种途径抢购洋奶粉。由于消费者对于国外奶粉的过度热捧,使得国外产品不断涨价。而同时段的国产品牌,则主要拓展区域市场,做渠道下沉。
-年上半年:行业整合,监管趋严
年,由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奶业动荡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博弈。年3月,香港开始实施奶粉限购。同时,由于价格不断上涨,国家发改委开始对多家奶粉生产企业展开反价格垄断调查,使得奶粉价格上涨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同年8月,恒天然爆出肉毒杆菌事件,后被证实为乌龙事件。但由于当时奶粉行业消费者信心仍处于“灾后重建”的脆弱状态,该事件导致采用恒天然进口乳清蛋白粉的达能多美滋品牌遭受重创,品牌力严重受损。
年下半年:政策组合拳下的行业结构转变
年是婴配奶粉行业政策重大转变的一年:首先是年9月,食药监局颁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规定一个产品配方只能生产一种产品,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系列9种产品配方等;10月1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将婴幼儿奶粉由备案制改为注册制,意味着我国对婴幼儿奶粉的管理上升到药品级别。年,跨境电商新政提高了进口奶粉的综合购买成本。年6月,七部门引发《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提出了力争婴幼儿配方乳粉自给水平稳定在60%以上的目标,同时鼓励国内企业境外收购和建设奶源基地。
从监管政策风向来看,我国对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监管定调呈现以下几点:(1)从严监管;(2)鼓励公平竞争;(3)支持国产企业补短板。
1.2行业背景:短期看结构,长期看延伸
目前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面临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是近几年新生儿数量的下降。年我国正式放开二胎政策,使得生育率以及新生人口出现小幅回暖,但在二胎政策放开的第二年即继续延续回落趋势。年我国新生人口数量为万人,年为万,较年继续下滑。
新生儿数量的下滑是否会造成消费需求的大幅锐减?
(1)老龄化社会下,预计我国出生人口数量短期内难以回升,但短期下滑可能性同样较低。按照联合国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5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7%,即视为老龄化社会。我国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7%,,已达到老龄化社会标准。至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提升至11.9%,历时17年。
对照日本人口结构来看,日本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于年65岁人口占比即达到我国当前水平(11.9%),历时19年。年日本出生率为10%,此后10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我国年人口出生率为10.9%,年虽然继续减少,但类比日本-年间的出生率情况,且考虑到二胎政策红利托底,我们初步认为未来人口出生率继续降低的可能性有限,预计将维持当前水平,即每年-万人口增量。
(2)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总量逆势提升
近几年虽然我国出生率及出生人口数量处于下滑趋势,但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规模不降反升,原因在于配方奶粉产品的销售均价以及渗透率的持续提升。最近几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数量与奶粉销售额并不呈现正相关关系。年由于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出生人口数量短期回升,随后继续下降,而近几年我国婴配奶粉行业规模则持续提升。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近几年国内市场婴配奶粉零售均价的提升为总规模的提升贡献了一部分的增量,但更重要的是来自渗透率的提升。-年期间,国产/进口婴幼儿奶粉零售价分别提升16.0%/13.4%。而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零售销量从年的千吨提升至.1千吨,五年间销量同比提升38.0%。
(3)出生人口稳定低增长背景下,行业将进入降速增长时代,结构优化是必然趋势。从年开始,我国婴配奶粉行业进入“降速增长”时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为6.9%,其中销量复合增长率为3.8%,均价复合增长率为3.0%。
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的大幅下滑,使婴配奶粉销售增速下降,但渗透率的提升有望降低出生人口数量下滑带来的影响:1、2段奶粉的销售额主要取决于当年的出生人口数量,而3段奶粉的销售额则滞后1-2年。而随着我国渗透率的提升,-年的出生人口逐步成为3段消费群体。因此,我们判断年3段奶粉的增长将缓和1、2段奶粉下滑带来的影响。
行业低速增长下,我们认为未来结构优化的方向将是品牌化与国产化。根据《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我国力争婴幼儿配方奶粉自给率达到60%,同时鼓励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兼并重组、境外收购和建设奶源基地等方式提高行业集中度,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国产品牌仍然面临均价低于进口、一二线城市品牌影响力弱的问题,扭转尚需时间,但近几年国产品牌份额已然在提升。
1.3国产婴配奶粉行业:数年“灾后重建”,逐步走向规范化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国产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一直弱于国外品牌。我国婴配奶粉行业起步并不算晚,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私营、外资乳品企业转为国有,同时国营乳制品企业开始成立,国内奶粉生产逐步实现工业化。彼时内资品牌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营销与拓展,赢得了国内消费者更好的口碑。而后,由于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使得内资品牌口碑一落千丈。国外品牌则借助这一契机,逐步抢占国产奶粉退出后的市场空白,市场占有率及产品价格不断提升。
国产品牌口碑不如进口品牌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一向是行业发展中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