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乳业的真相到底如何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

中国乳业的真相到底如何?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有关中国乳业质量的争议之声再起。有个别自媒体声称中国生鲜乳标准世界最低、奶源质量差、制奶技术低、产品欺瞒国人等等问题,并且把矛头直接对准了乳业行业的龙头伊利和蒙牛,声称他们绑架了政府的乳业标准,导致中国生乳标准的大幅倒退。

对这种言论,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开发声,指责相关文章“罔顾事实,刻意杜撰,用心险恶。不仅对伊利、蒙牛造成了不良影响和伤害,对中国乳业也是极大的伤害和抹黑”。

争议产生之后,不少媒体根据国家连续数年的检测报告数据发现,如今国产生鲜乳的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体细胞监测数据等核心指标,都已经达到甚至超越美国和欧盟的标准,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各方面其实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两方观点截然不同,很多消费者一时也不知道该相信谁。中国乳业的行业真相到底如何?产品质量是否值得国人信赖?今天我们在这里把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和答案,做一个梳理,以正视听。

1

大企业能否绑架政府标准?

国家制定行业标准时,几乎所有行业都有一个惯例:就是相关部门会调研来自各方企业的意见,这其中不仅有大企业,也有小企业。比如国家制定清香型白酒行业标准的过程中,咨询过山西汾酒集团等企业的相关意见;在纺织行业中,针织夹克衫标准的制定是在工信部的主管之下,咨询利郎、海澜之家等行业企业后,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针织品分会上报。

同样,在年国家乳业标准出台前,作为乳业行业的头部企业,相关部门确实听取了伊利、蒙牛的意见。但除了伊利、蒙牛之外,前期调研时,相关部门也咨询了三元、光明、雅培、美赞臣、达能、湖南亚华等乳企的意见。很明显,这个名单中既包含了国内主要乳企,也包括几家外资乳企。

在卫生部提供的“乳品质量安全标准工作专家组成员名单”中,其中包括了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3人,中国疾控中心工作人员16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学者5人,三元、蒙牛、伊利、光明、雅培、美赞臣、达能、湖南亚华等乳品企业代表9人,参与了标准起草的专家有70多位。

在乳业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不仅征求专家组意见,相关部门还曾多次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并通过举办专家、消费者代表、行业代表研讨等形式,对公众进行了解释和回应。征集到的所有意见,在分委会讨论之前,都通过编制说明进行了详细的陈述。每一条意见是什么,为什么采纳,或者为什么没有采纳,都有详细的说明。

而且,最关键的审评阶段,所有企业是不允许参与的,审评委员被严格要求“不得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兼职,或者从事与审评工作相冲突的工作”。

标准最终确定前,在评审阶段需要经历两个步骤:首先,食品安全审评委员会分委员会进行评审,主要集中在专业领域,如污染物、添加剂、检验等环节。其次,在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标准提交食品安全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进行更广泛的讨论。主任会议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技术总师、秘书长、副秘书长,各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也是主任会议的组成人员。

审评委员会下设10个分委员会,每个分委员会30人左右,总共人。在标准提交讨论时,并不是在分委员会的范围内进行讨论,而是全体讨论,以保证标准能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获得认可。

可以想象,在人数如此众多,流程如此严格的评审中,伊利、蒙牛即使真想绑架政府标准,也不存在这样的机会。

其实关于“乳品相关标准被大企业绑架”的说法,十年前就有过相关谣言。对此,年人民日报的《卫生部:乳品标准绝不可能被企业绑架,专家起草》一文,已经就此辟过谣,并详细阐述了标准出台的流程。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搜索看到。

2

中国生鲜乳标准世界最低?

下图是中国国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鲜乳主要指标对比。

从图中可以很清晰看到,在蛋白质、脂肪、菌落总数三大指标方面,中国标准比美国、日本要严格得多,只是比欧盟标准低一些。但中国的标准是每车奶都必须达标,否则就要倒掉,而欧盟的标准是计算两个月的几何平均数,一次不合格通知企业、两次警告、三次以上才会拒收。

乳品国标只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底线”,现实中,国内大多数乳品生产企业的标准都远远严于或高于国家标准。以伊利集团为例,在产品和乳品原料质量控制方面,伊利一直执行严于国家标准的世界一流、极为严苛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不仅增加了众多质量控制指标,而且对每项指标设定了极为严格的限量值。比如在生鲜乳标准方面,伊利比国家标准多增设了5个卫生指标,同时对多项指标根据夏季和冬季作了明确规定,明显高于国家统一标准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伊利还设立了质量管控“三条线”,即在国标线的基础上,伊利提升了50%的标准,制定了企标线;在企标线的基础上,又提升了20%的标准,制定了内控线。企标线严于国标线,内控线严于企标线,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自身食品安全的风险管控能力。

其实在充分竞争的乳业市场中,对伊利这样的大企业而言,追求更好的品质,提高标准而不是降低标准,显然对自己才是最有利的。事实上,从年之后到现在,通过“七个%”、“三个全面升级”伊利的生鲜乳品质已实现了连续10年的提高。

所谓“七个%”是指:%规模化牧场奶源基地;%应用TMR全混合营养日粮技术;%全株青贮和紫花苜蓿的使用;%安装和使用精准饲喂系统;%配置奶牛卧床及开展舒适度项目;%机械化挤奶;%提供嵌入式服务。“三个全面提升”是指:伊利集团通过政策引导及奖励拉动,全面推进牛群品质、饲草料质量和养殖技术的全面提升。

通过表上数字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伊利生鲜乳的指标年就比国标好得多,现在是越来越好。

其实除了伊利,中国生鲜乳的质量,如今整体质量标准也都远超国标。年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年我国生鲜乳乳蛋白含量平均值为3.25g/g,乳脂肪含量平均值为3.84g/g,菌落总数平均值为29.5万CFU/mL,均远高于国家标准。农业部数据也显示,截至年年底,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批次,合格率99.9%,黄曲霉素M1、铅、铬、三聚氰胺和革皮水解物等监测指标样品抽检合格率为%。

3

中国乳产品值得信赖吗?

在生鲜乳方面,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像伊利这样的中国乳企产品质量,已经远超国标,也超过了欧盟的标准。但生鲜乳通常只是乳产品的原料,具体到实际产品中,特别是国人极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