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已成为日常消费品,当前城市居民使用乳制品的普及率达到95%以上。得益于此,行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张,-年乳制品行业利润总额由.1亿元上升至.85亿元。
在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后,时至今日我国的乳制品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就市场份额来看,年头部的七家乳制品企业占据了全国59%的市场份额,而其余的余家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则共享剩余的市场。
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亦孕育了不少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城市型乳企。智通财经APP注意到,日前,阳光乳业(.SZ)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已获得证监会核准,公司不日将开启申购。
招股书显示,成立于年的阳光乳业专注于乳制品及乳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以低温乳制品、低温乳饮料为主打产品。据了解,公司拥有“阳光”和“天天阳光”两大核心商标和品牌。作为区域性乳企,公司扎根江西省,并辐射湖南、安徽等周边临近省份市场。
业务集中于江西,业绩波动增长
业绩表现来看,-年阳光乳业实现营业收入5.43亿元、5.23亿元、6.31亿元,归母净利润1.04亿元、1.05亿元、1.36亿元,呈波动增长态势。
拆分收入结构来看,阳光乳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主营业务即乳制品和乳饮料,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占公司总收入比重均在99%以上。按产品类别划分,乳制品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期内该业务的收入分别为4.69亿元、4.67亿元、5.7亿元,占公司主营收入比重分别为86.39%、89.46%、90.61%;同期,乳饮料的收入分别为.27万元、.04万元、.91万元,占比分别为13.46%、10.44%、9.39%。
值得注意的是,年阳光乳业的两大业务收入均有所下滑。据悉,彼时受疫情影响,公司的乳制品和乳饮料销量均同比出现下滑。其中,低温乳制品的销量为.48吨,同比下降5.89%;而乳饮料销量合计为.86吨,同比下滑25.59%。不过到了年,得益于疫情影响有所减缓,公司支柱业务乳制品销量回升,相应收入亦迎来增长。
另就地域来看,阳光乳业的收入主要集中于江西省,期内公司来自于该省的收入占比高达98.42%、97.79%、96.84%。其中,省会南昌是阳光乳业的重中之重,期内来源于该区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56.09%、56.28%、55.09%。
盈利方面,如前所述期内公司的归母净利润逐年增长,但毛利率则有所下行。数据显示,-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2.94%、37.05%、38.42%。据了解,公司毛利率在、年有所下滑,主要系该2个年度依照“新收入准则”的规定,公司将合同履约相关成本纳入“营业成本”核算所致。如剔除成本影响,、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1.39%和42.57%。
产能不饱和仍募资扩产,区域小品牌借上市突围?
结合上述各组数据来看,报告期内阳光乳业的业绩表现中规中矩,整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并不显眼。
阳光乳业难以取得突破性的增长,外部原因在于行业或已告别了高增长时代。数据显示,-年中国常温奶销售量与销售额分别为.3千吨、.06亿元,对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0.6%、2.6%;同期,中国低温奶销售量、销售额分别为.4千吨、.9亿元,对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9%、9%。
鉴于常温奶领域目前已经形成了典型的双寡头竞争格局,行业前2家企业的市占率接近80%,因此对于乳企而言低温奶领域的竞争烈度相对较低。
那么,是否意味着乳企在低温乳制品领域想要突围更加容易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由于低温乳制品保质期短、运输半径有限,因此全国化的拓展存在天然壁垒。
这或许亦解释了为什么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该领域的头部企业如光明乳业(.SH)、三元股份(.SH)、新乳业(.SZ)始终未能成长为全国性的巨头。据欧睿数据,年低温鲜奶市场TOP3企业分别为光明乳业、三元股份和新乳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9%和6%,行业前三市场占有率为27%,而该比例与年时几无变化。
身处低温乳制品这一细分赛道,乳企“后浪”阳光乳业又该如何突围呢?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的策略是“立足江西、辐射中部市场”。
而从公司此次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来看,阳光乳业计划将所募资金投入到3个项目,包括江西基地乳制品扩建及检测研发升级项目、安徽基地乳制品二期建设项目和营销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项目。
据悉,上述江西基地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年产乳制品7万吨;而安徽基地项目达产后,则可年产奶制品4万吨。就规划看,阳光乳业的募资项目固然是践行了“区域做强、放眼中部”的战略,但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公司的产能并不饱和,-年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仅为77.1%、66.42%、77.21%。
展望后市,尽管行业增速已然趋缓,但对标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乳制品未来仍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根据欧睿数据预测,至年中国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乳制品消费市场。具体到低温奶领域,年低温奶销量为.4千吨,约占低温奶和常温奶合计销量的17.4%,预计至年这一比重将超过20%。
综合来看,身处不断向前发展的乳制品行业,阳光乳业料将持续受益。但考虑到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均较小,上市后的阳光乳业能否抓住机遇将自身竞争力拉升至新的台阶犹未可知;同时,在公司大幅扩产的背景下,未来其能否如预期般消化新增产能亦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