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肇州县连海奶牛专业合作社近期打出了一则卖牛广告,称因牧场的牛奶无乳企收购,被迫倒闭,现存栏头成母牛全部按照菜牛价格出售,每斤11元,随便挑选。
连海奶牛专业合作社联系人老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前两年奶价上涨牛奶生意好做,一家牧业公司承包了他的牧场,并签了7年的长约。但这两年国内奶价不断下行,养殖成本还在上升,牧业公司亏损严重,今年这家公司选择了强行毁约退出,让老于慌了手脚。
“现在每天的奶只能以2元/公斤的价格卖给奶贩子。”老于告诉记者,虽然没人收奶,但奶牛产奶并不会停止,一天牧场就要产出12吨到13吨鲜奶,倒掉还不如低价卖掉,也能减少一点损失。(经济观察报)
生鲜乳“阶段性过剩”,上游加工企业“弃卒保车”造成的散户困境。生鲜乳容易出现阶段性过剩,从市场价格对比就可以看出:-年,加工奶的利润提高了1.4倍,生鲜乳的利润,只提高了5.3%。这是个很奇特的现象,生鲜乳价格低位运行,同时乳制品价格高位运行。生鲜乳“阶段性过剩”的内在原因是:
乳制品消费结构问题
通俗的说,就是我国消费者更喜欢。我国乳制品,大约有80%是液态奶。液态奶的货架期较短,一旦消费疲软,加工企业就不愿意多收。欧美国家相反,乳制品消费结构,以奶酪这种固态乳制品为主,液态奶只占20%。所以,我国奶制品市场的消费结构,决定了生鲜奶的需求波动比较大。产生“阶段性过剩”的外部原因有多个方面,目前主要是:
季节性需求下降+学生奶产量下滑
其实奶农杀牛的新闻,早在4月初就已见报端,春节后市场需求下降很常见,加上疫情和经济面因素,消费疲软,导致奶制品需求下降。另外,学生奶需求下降40%-50%,这对于很多中小型乳制品企业来说,是非常头疼的问题。这类企业有相当大一部分乳产品是专供学生的。既然有过剩,就要进行取舍。一般大型牧场和乳企签订长期合同,而且,每年的生鲜乳供应量和收购价都是“一年一签”。这样年初就可以根据需求来进行生产规划。很多大型牧场的奶牛数量都是万头以上。对于散户来说,就要面临比较糟糕的局面了。需求下滑,乳企的做法就是“弃卒保车”,保住大牧场,放弃小散户。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现在的这个奶农杀牛新闻。
此外,饲料成本上升,也是加剧奶农困境的一个因素。小型牧场奶农表示,玉米豆粕这类饲料,过去单价都是两块多,现在高达5元左右。这大幅压缩了奶农的利润空间。
所以,需求下降,价格下降,生鲜乳过剩,饲养成本增高,一起共振,使得局部小散户,面临倒闭困境。生鲜乳供应也必然随着这种市场波动,逐渐产生“头部化集中”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很难避免。(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
《西经论坛》
度观经济
陕西三套播出
每周日晚22:00